《问津》书系之十一:《静馨室爱别离语》
知宝坻 2020-12-10 10:34 编辑:吴华忠

  编者按:问津书院是天津最早的书院,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后因八国联军入侵而惨遭毁坏,近年来,问津书院在天津重建并且复兴,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的精神家园。经由问津书院推出的关于宝坻历史文化的书籍,多达十几种,极大地激发了全区民间文史学者的热情。该书院的《问津》期刊,是一本记录天津历史文献的刊物,以每月一期的频率,推出全市各区历史文献的发掘成果。今年1至12期,《问津》期刊集中出版了我区文史学者团队对明清以及民国初期历史文献的打捞和整理成果,开创了刊物成立以来的开河,为“文宝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知宝坻》新闻客户端特以专栏的形式陆续推出12册《问津》期刊概述,以飨广大读者。今天为您推出的是清朝李湛田的《静馨室爱别离语》。

  《静馨室爱别离语》由我区文史学者陈兆军、阮洪臣联合整理,封面题签李绍晨。

  作者简介:李湛田(1873—1935),字丹孙,“李半朝”家族最后一位进士。他与李熙是同辈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留日研习法政。李湛田与徐世昌、冯国璋关系密切。1913年为直隶省内务司科长,后历任江苏印花税处长,淮安关监督,江苏督军公署秘书长。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后,李湛田厌倦宦海沉浮,辞职不再入仕。李湛田细读经史子集,对佛教、道教都有较深研究,尤其对儒家文化与孔子推崇备至。

  《静馨室爱别离语》是李湛田一部重要著作,本书即是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以底本进行整理。作者皆有自序与自跋,文末为李湛田好友许汉卿跋语。该书在目前宝坻发现的历史文献中算是独树一帜,独具风格。本书具有浓厚的回忆录性质,记录了他与两位妾侍的交往始末。在《静馨室爱别离语》中,李湛田表达了对静姬和馨姬去世的悲痛惋惜心情,回忆二人生活点滴。与此同时,该书介绍了作者大量的生活经历与人际交往,是研究李湛田生平与“李半朝”家族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天津宝坻地方史的具有重要价值。

  李湛田虽然在外为官,但是他对宝坻县尤其是林亭口镇感情深厚。他在《静馨室爱别离语》一书中,就明确表达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吾家宝坻县林亭镇,去县东四十里。镇有大河环绕,田塍麦陇,杂以水塘。春夏之际,林树茂美,水清鱼肥,风景不下江南,人文之盛,声满河北。”

  林亭口镇位于宝坻境内东南部,是著名的京东古镇之一。李湛田这里虽说林亭口镇,不过镇归属县,一镇又是一县之缩影。李湛田自幼在浙江生活二十余年,又在江苏生活多年,对于江南美景自然是欣赏于日常之间。水资源是江南特色所在。北方多缺水,但是宝坻恰恰是水系纵横,林亭口镇更是水路码头。李湛田说,“风景不下江南”,绝不仅仅是对家乡溢美之词。

  至于“人文之盛,声满河北”,那更是名副其实。清代,大学士杜立德(杜阁老)、蒋攸銛(襄平相国)、湖广巡抚刘殿衡都曾在林亭口居住过。

  李湛田家族更是“人文之盛,声满河北”。李氏一门10位进士,24位举人,七十多人为官,这在北方各县是十分罕见的。李氏家族从清朝中后期到民国初年一直是显赫门第,与祁寯藻、林则徐、翁心存、魏源、袁世凯等人往来亲密。李鸿章、孙家鼐等朝廷柱石更是李菡门生。

  记者 霍君 摄影 赵刘伟

热门排行